今天早上看聯合報,才知道台大光環有多強!三十年前,選校不選系的時代,又回來了。大家努力了三十年,讓每個學校各自有某些系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,而且每個人「真實」按照自己的心願和性向來選擇專業,幾年之間,又回到了原點。
但是,三十年前後的「選校不選系」,是否有不同的原因呢?三十年前,是因為「只要台大畢業就有出息」;三十年後,我很擔心,是因為學生根本沒有「志願」,而台北「最好玩」。
可能是台北都會區的吸引,也可能是「五年五百億」的加持,學生(也可能是他們的家長),又開始迷信台大招牌了。報紙上說,台大「後段班」的分數大幅上揚。今年,「首度」地,台大地理系的分數超過清大資工,台大土木系的分數超過成大電機,...。真是荒唐。
不過,我似乎也不能說別人的「志願」是荒唐的,總是某個人的「志願」嘛。只是,很難受地知道,將有這麼多至少不算笨的年輕人,甘願浪擲四年的光陰,換一個極可能完全沒用(很可能也不是興趣)的文憑。為的,如果是「台大」的光環還好,就怕只是為了台北市的舒適和消費吸引力。
也好,這就會把清大和交大的好系,變「便宜」一點吧。
孟利,謝謝你的回應。
回覆刪除我一點想要補充的:我可能被很多人誤會,認為我那一封 email,
好像說的是(不是)「資工優於地理,電機優於土木」---不是不是。
我是替「清大資工系」和「成大電機系」抱不平。
(中央大學的某些系也是受到「市場」不公平待遇的。)
就專業而言,當然沒有哪個專業「贏過」另一個專業。
就學習而言,當然也沒有哪一個系能保證一個人的成功(或幸福)。
特別是,經過了「八八水災」,誰能說土木和地理不重要呢?
==== 孟利 ======
看到今年的排行結果, 我想到前年遇到的一個場合, 那是一位動物系學弟結婚的喜宴, 有兩桌約20個動物系畢業的學長姐弟妹們一起吃飯.
席中算一算大家的行業, 結果裡面有醫師(很多個, 可以開一家綜合醫院了), 律師, 調查局幹員, 電影導演(還拿過金馬獎最佳短片導演獎), 3C通路大廠的董事長特助, 證券行經理, 補習班老闆, IBM部門主管, 疾病管制局研究員, 高中老師, 以及大學教授(其中還有教觀光旅遊的). 這些都是台大動物系畢業的, 有許多人當初大學聯考的成績是可以進其他學校的醫學系的.
兩桌人裡面, 只有我還在大學真的從事生物學的教學研究工作, 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偏離了大學時, 關於動物系學生好像理所當然的那種教學研究的職業想像. 而我, 一直到大二時還去考大學聯考, 想要脫離動物系.
就這樣, 當初那個只因為聯考分數剛好只到動物系而心不甘情不願的人, 最後反而在動物系唸了11年, 然後以生物學的教學研究為他的職業.
大學畢業快20年了, 看看我們歷屆動物系畢業的學長姐弟妹們的發展, 選校或選系, 對人生而言, 好像也沒那麼重要, 年輕, 總會為他的未來找到想去的出口.